鷺島情緣
林婷婷,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二屆會長
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華文女作家姐妹們承蒙廈門市作家協會和廈門大學熱情邀約和鼎力贊助,能夠再次相聚一堂,在福建省美麗的鷺島,在這所著名的廈門大學校園內,召開我們第十三屆會員雙年會,實在是本會的榮幸,也是本會繼上海和武漢會議後在漢文化原鄉召開又一次會員大會,本次會議受到國內文教界的熱切關注,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第十三屆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們的機構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和敬意!
提起福建我們會聯想到幾位歷史文化名人如柳永、朱熹、鄭成功、林則徐、陳嘉庚、冰心、林徽因、林語堂等人,在現代文學名家中,也會聯想起如余光中、陳若曦、舒婷、劉再復、劉登翰等幾個響亮的名字。由於福建處於沿海的地理位置,向外移民已成為歷史傳統,自宋朝以來,甚至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一直到元明清時期,廈門都是中國人出洋經商和移民的一個主要海港,也是開向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祖祖輩輩中國人的足跡從廈門港走出,踏遍東南亞,踏遍北美洲,踏遍世界,也把華族悠久的文化種子撒播到全球各?角落。據最新的統計,已有1512萬的閩籍華僑華人分佈在世界176?國家,可想而知,閩籍華僑華人對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影響深遠。今天我們居住在海外的華裔,飽受西風歐雨的影響,在非母語的環境中,仍然能夠用漢字寫作,應該感謝我們的先僑移民,我們得以掌握的不僅僅是漢字的書寫,更是繼承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文學傳統。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自創會26年以來,在陳若曦會長的領航下、各屆前任會長們的努力耕耘、以及全體會員姐妹們的愛心合作下,如今已穩定成長為擁有200多?會員的婦女寫作團隊。雖然我們分散居住在世界不同的國家,雖然我們有著不同的國籍,接受所在國多元文化的碰撞,但我們從未放棄過我們共同的文化根脈,我們熱愛文學的心是一致的,漢字寫作更是我們共同的話語。在彼此的鼓舞下,我們在各自的所在國,開拓經營自己小小的文學心靈園地。每位會員姐妹寫作不輟,我們除了會裡經常出版會員合集外,個人或出版著作,或編書刊,創設文學網站和部落格,無形中帶動了海外華文文學的創作熱,我們這個組織雖然主要是以會員間的聯誼為主,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們這支隊伍,對華文文學在海外的拓展,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我們相信今天國內學者們對我們作品的研究,以及海內外文學交流的熱忱,將給我們更大的鼓勵。
最近美國著名華裔漢學家余英時先生曾說過::『今日漢學研究整體的大趨勢已是全球化….漢學已無國界之分。』延伸他的話,我們也可以說,做為漢學研究重要一環的漢字文學,又何嘗不也是需要走向全球化的華文文學大同世界呢?記得余光中教授在一次國際筆會會議演講中也談到了文學『眾圓同心』精闢的觀點,?弦先生在加拿大溫哥華世界日報《華章》華人文學版的創刊號表達了他希望華文文學能成為世界最大文壇的願景。這是時代的大趨勢,也是世界華文文學努力的一個大方向,作為今日地球村的公民,都應該迎接這個挑戰,共同肩負這個責任,不為現在,也要為將來的世世代代。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除了回顧華文文學豐美的傳統外,也正是關注到全球化對我們文學創作的衝擊,以及我們作品中所展現的跨界與多元化的議題。希望透過這次的研討與交流,能獲得更多的啟迪。
其實,今天我們在海外從事文學創作,不需要再為我們的政治身份或文化身份而感到困惑,在這日趨全球化的科技時代,我們應以『世界人』自居,把對地球村的關懷寫進我們的作品,正如挪威永續發展的推手格羅。布倫特蘭(Gro Bundtiand)所說,人類『應該正視環保和氣候變遷的議題,關懷如何消除種族隔離,如何預防與治療新興的疾病,解決不同文化及觀念不同之間的衝突……』,寫作人也應該有這樣的懷抱和付出。
我們今天赴會的海外姐妹們有好幾位是福建籍的,諸如來自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姐妹們,我的祖籍也是福建,父親少小離家出洋謀生,祖母年輕守寡,在廈門居住了大半生,最終沒能再見到客死他鄉的兒子。雖然在菲律賓土生土長,我對這個家鄉一直有一種魂牽夢繫的感情。每次回到福建,聽到鄉音,享受家鄉風味小吃,品安溪的鐵觀音,感受溫馨的親戚情,都是感到非常幸福!廈門航空有一行標語說:『人生路漫漫,白鷺常相伴.』, 相信這次鷺島會議這份文學情緣,必將永遠伴隨著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銘刻在我們每?人的心中!
再次感謝廈門作協和廈門大學給這次會議所做的美好安排,感謝為籌備這次會議辛苦了兩年的副會長張純瑛和她的工作團隊,感謝今天赴會所有朋友們,雖然由於最近一次意外的摔傷,我不能躬逢其盛,與諸位姐妹們共享這份文學饗宴,但我的心是跟你們在一起的。祝我們會議收穫豐碩,祝姐妹們旅途平安愉快!敬祝諸位身體健康,大家珍重再見!
2014年9月30日寫於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