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廈門

瑞瑤(新西蘭)

從沒去過廈門,僅從書本報刊上,知道她的許多風情與傳說,心總響往之。

聽說「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三屆雙年會,將在廈門大學舉辦,我好興奮。早在南半球的初春9月,我就從萬里之外的新西蘭回到了第二故鄉昆明。為的是倒完時差洗淨鉛塵之後,能夠神清氣爽地去廈大赴會,親睹廈門的風采。

然,好事多磨。10月中旬,我先到成都,參加大學畢業50周年同學會。沒想到才與闊別50年的老同學們相聚半天,我就因扁桃體化濃和失聲而被送往醫院打點滴。病情剛好轉,又趕赴重慶,參加我小弟60歲的喜慶壽宴。席間,親友們都勸我別再遠行,應該以健康為重,養好身體再說。

可廈門的魅力吸引著我:雙年會又是文友們萬里迢迢來相聚的難得良機, 而我年事已高,還能有幾次可以赴會呢?況且會前還有一堂我有興趣的紅學講座。 因此,我婉拒了親友們的勸阻,並提前一天飛往廈門。

廈門印象

步出機場,藍天白雲好晴朗。廈門溫暖的氣候給了我第一個良好的印象。和煦的海風迎面吹來,似乎把多日的病氣都吹散了,頓覺神清氣爽。

計程車駛過寬敞的公路,整潔的街區,我對司機說: 「你們廈門真漂亮。」 他自豪地回答: 「那是。」他看了我一眼,問道: 「是外地來的吧!」 然後, 就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起廈門來:我「們廈門市在2002年國際花園城市競賽中豔壓群芳, 擊敗了40多個對手城市,一舉奪魁,榮獲金獎,是以環境優秀取勝。」「哦, 原來如此! 」我讚歎道。 他說:「這項榮譽可是來之不易呀。 要知道, 我們廈門是潮起潮落,歷盡坎坷的小城市。50年代。我們是戰略前沿,當年的學生是『一手拿筆, 一於持槍』; 60-70年代則跟全國一樣飽受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到80年代, 廈門都還是屬於髒亂貧窮的城市之列。感謝改革開放的春風, 中央對廈門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加上200多萬廈門人20多年的艱苦奮鬥, 才迎來了今天的繁榮新貌。

「哇,小夥子,你怎懂得這麼多呀!廈門的計程車司機都如此博學嗎?」

「哦,這個我可不知道。不瞞您說,我是市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天休息, 來替我弟弟頂班的。」

廈門人真棒。能擁有如此瞭解廈門、熱愛廈門、宣傳廈門的好市民,真是廈門市的幸運與驕傲。廈門已經給初訪者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

集美巡禮

到了廈門,就不能不去集美。

過了廈門大橋,但見一大片新建樓群鱗次櫛比,密密層層,一望無際。這就是現代的集美區,英姿勃勃地聳立在廈門島對面的大陸上。

據說,集美原本只是一個沉寂落後的小漁村,皆因這裏出了一位偉人,他就是愛國華僑的表帥陳嘉庚先生。他讓集美走出貧窮,走出落後,發展成中國的學鄉。早在1913年,嘉庚先生就在他的家鄉創辦了第一所集美小學,從此,寂靜的漁村裏,響起了朗朗讀書聲。接著他又創辦了十幾所學校,包括小學中學和若干專科學校。1921年又創辦了聞名於世的廈門大學。他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和巨大推動力,是無與倫比的。據史料記載:為發展中國和東南亞的教育事業,陳嘉庚先先畢生捐贈了約一億美元的鉅款。集美老人對這位偉人的讚譽溢於言表。他們說,陳嘉庚先生捐贈時慷慨得像個王子;可生活中他卻節儉得像個乞丐。這一點,在參觀集美的「歸來堂」,即陳嘉庚故居時,得到了具體的印證。我在那裏看到了陳先生使用了數十年的陳舊衣箱,破舊的鞋子和殘破的雨傘。面對這些實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嘉庚精神值得永世傳揚。

走出「歸來堂」,又信步走到「嘉庚體育中心」,這是一座造型新穎的現代化運動場館,氣勢不凡。周邊也都是一些現代建築,輝煌壯觀,儘管如此,在我的眼中, 卻處處都看到嘉庚先生的印痕。沒錯,這就是歷史的傳承,嘉庚精神就是集美--中國學鄉的靈魂。沒有愛國志士陳嘉庚在一個世紀之前的卓識遠見,就沒有今日之集美,就沒有今日之廈大,連廈門也不可能如此名揚四海。

我一路觀光,一邊遐想,不小心撞到一位匆匆行走的姑娘身上,連忙道歉。 姑娘很禮讓,一問才知她是集美大學的大四學生。我就請她講講集美,她充滿自信地告訴我:今日集美擁有30多萬人口,已經建成占地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的集美文教區,其中包括若干中小學和十幾所大中專學校,1994年,根據中央政策, 將集美的六所學院,合併組建了集美大學。我們集美大學下設19個學院,專業齊備,規模宏大。集美文教區必將成為廈門市一個重要的教研中心。甚至有可能成為閩南的智力中心區。

謝謝你! 熱情而可愛的集美姑娘。 讓我看到了集美的今日和未來。面對眼前如此繁榮昌盛的集美,我想,嘉庚先生也該含笑於天堂啦。

駐足廈大

碧海沙灘,綠樹紅花,是上蒼賜予廈門的天然景觀。無論是在集美,還是在開滿紅豔豔的三角梅的大街小巷,你都能盡情地享受這些美景。尤其是矗立在海濱大道臂彎裏的廈門大學,更是獨具魅力。

走進廈門大學,但見綠樹成蔭,道路通達,汽車繁忙,課後的師生們熙來攘往,校園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們在逸夫樓報到; 入住建文樓; 克立樓則是主會場。 克立樓的大門兩側, 懸挂著兩幅超長的紅色條幅,左幅:熱烈祝賀海外華文女作家大會暨華文論壇盛大開幕;右幅:熱烈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華文女作家與學者嘉賓們。這兩幅醒目的布標,給廈大校園傳遞了文學資訊,有一台文學盛會將在這裏舉行。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三屆雙年會,在本屆執行長張純瑛女士並她的工作團隊,與廈門市作家協會主席林丹婭教授並她的工作團隊的協同努力下,不負眾望,達到了預期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學識淵博的著名詩人,評論家余光中先生思維敏捷,妙語連珠的精采演講,總是博得文友們陣陣熱烈的掌聲;而享有盛譽的詩人畫家席慕蓉女士,在廈大禮堂的動情演說,更是把這次文學盛會推向了高潮。那晚,設有四千個座位的大禮堂,居然接納了六千多名聽眾!演講不僅吸引了廈大各系科的師生, 校外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聽眾。 我們的文學姐妹, 都為此激動而慶幸,「文學不死!」沒錯,我們在廈大看到了寫作之光、文學之夢。還有那麼多有為的青年在文學之路上追索前行,真是可喜可慰。

我在廈大住了五天, 飽覽廈大的悠久與美麗。

廈大人尊稱陳嘉庚先生為「校主」,真是當之無愧。陳先生獨具慧眼,捐資創辦了面海靠山的廈門大學,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美麗輝煌。

廈大校園有許多參天大樹,也有許多應季的花草;有許多古老的建築,更有大量的現代樓房;她擁有中國第一座「人類學博物館」,還擁有館藏文獻約400萬冊的大圖書館;她是中國唯一一所由海外華僑創辦的重點大學;也是中國經濟特區中唯一的一所重點大學。她的芙蓉湖清幽寧靜,她的藝術中心大樓氣勢恢宏…… 總之,我看到的廈大是美麗的,生機勃勃的。是值得告慰「校主」的。

美中不足

會後的兩天,托文友愛薇的福,我們住在清潔舒適的留學生招待所。此處距廈大學生生活服務區很近。為了給我的小外孫寄張生日賀卡,我逛遍了生活區的大小商店和超市。既找不到賀卡,也找不到郵政局(或所)。我想,這也許就是電子時代的缺憾吧 !不過,用文字和書信傳達親情和友情,應該是值得保留和傳承的一種傳統方式。希望廈大校園也能增設一個郵政局,或至少有個郵政代辦所。讓廈大師生員工也能保留一點手寫中文的能力。

廈門大學已經成為魅力廈門一道亮麗的風景。到廈大觀光的遊客,每天上午都在校門外排成了長龍。就是因為她是全球評選出來的16所最美校園之一;是中國唯一入選的高校。還因為她規校宏大,占地面積達400多英畝,且擁有歷史悠久的若干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圖書館、體育場館…等等各種誘人的設施。 校園內濃蔭蔽日, 道路四通八達。這本是廈大的優勢。但筆者遺憾的看到,開放搞活動之後,廈大寬闊的道洛與場地,快要變成校內外的公共停車場啦。校區道路上車輛過多,交通擁擠,必然有損廈大美麗潔淨的形象。建議廈大的校區管理部門,將現有的停車場提升擴建成多層立體停車場。既可解決教職員工的停車問題, 又可為美麗廈大再增一道景觀,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筆者斗膽點評,唯願我仰慕的廈門和廈大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