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登陸的前後
吳唯唯(美國)
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25天。
金門的古寧頭突然被炮火轟擊,持續三天三夜,黑夜被炮火映成白晝。與此同時,如同電影一般,解放軍二十八軍三個團一共九千勇猛的登陸作戰官兵,閃電般進攻金門,強行登陸,結果被全部殲滅,葬身於兩扇門之間的海峽中。臺灣人稱之為「古甯頭大捷」。
民國四十六年,西元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點三十分。
炮聲又一次響了起來,這次英勇的解放軍沒再登陸(吃一塹長一智),他們安全地站在自己家鄉的土地上,呼吸著自己家鄉的空氣,在廈門這扇門前,或者門後,萬炮齊發,猛烈轟擊了金門。僅僅兩小時就很爽快地發出炮彈四萬餘發!當天落彈達五萬七千餘發。國民黨設在金門的指揮所,觀測所,炮兵陣地,重要工程,以及金門的交通要道,都成為廢墟。正在吃晚飯的幾位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也被炸死,據說其中吉星文副司令是吉鴻昌的族侄,是當年盧溝橋打響抗日第一槍的名將。子彈沒有眼睛,也沒有心。
幸虧沒有!否則情何以堪!
歷史演繹很奇怪。用了上百萬炮彈,上萬功臣將士英雄男兒,數不清的機關槍手榴彈,就是登不上金門這小島。
民國一百零三年,西元2014年10月29日,六十四年後的又一個十月,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華文女作家們,不發一槍一炮,最多帶著指甲刀修眉剪子,和滿腦子的好奇,順利登上了金門島。
未登島前無法想像腳踏金門土地時的激動心情,想想這塊硝煙彌漫的死神光顧之地,如今將是怎樣一副情景呢?
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從廈門到金門乘船只有半小時,這幾乎就是出門拐個彎兒從前街走到後街嘛,如此短的距離減去了不少神祕感。下船後上了旅遊巴士,說是到金門酒廠吃晚飯。過去旅遊每到新城市總是先到旅店下榻,然後在酒店或者附近餐館吃飯。而這次完全新樣。遊客們一下船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直奔酒廠,這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
從巴士的窗戶望出去,外面漆黑一片。
為什麼沒有路燈?
因為打炮,路燈會成為目標。
哦。
為什麼沒有高樓?
因為打炮,高樓會成為目標。
哦。
這個問題一直問下去,直到第二天看到金門特產的高粱。
為什麼高粱這麼矮?
因為打炮。(這當然是玩笑)
但地雷不是玩笑。金門為了防止解放軍登陸,在自己家鄉的土地裏埋下十萬枚美製地雷。至今仍有數萬枚未能拆除。看到寫著「地雷,危險!」印有骷髏頭的紅色角旗,最好繞著走。可是繞到哪里去呢?
我就是這麼繞著繞著,一頭摔倒在金門多災多難的土地上,下巴上一個血糊糊的口子。誰能想到我也會在這塊土地上流血呢?而且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縫了三針。事情本來很簡單,當躺在診所裏僅有的一張病床上時,我已經聽天由命了。醫生溫和地說,「打麻藥也是三針,縫也是三針,我就不給你打麻藥了」,我徹底地聽天由命了。
但是醫生真的非常好,縫得技術非常好,帶我看病的接待人員也非常好。我看到金門人對所有登陸的人捧出真誠的心和熱情的笑。看到他們對和平的渴望不是僅僅不開槍不開炮,而是沒有恐懼地接待外來的陌生人,沒有恐懼地在家鄉土地上奔跑。
接待我們的是金門文化局兩個年輕人,其中一個白淨清瘦,帶著白邊眼鏡,說話低弱斯文,另一個黑臉盤,粗毛孔,裂開厚嘴唇大笑。總是忍不住盯住這些金門的年輕人久久地看,他們使我莫名地感動。他們為什麼沒有遠走他鄉奔赴更光明的前途?為什麼不到臺灣大陸東南亞尋求輝煌的發展?為什麼堅守在被炮火傷痕覆蓋,沒有高樓沒有路燈的破舊的家鄉?我猜不透。或許是這裏的陽光,海風,高粱酒,還有親人,朋友?一代代無休無止千絲萬縷,就像麻糖,一千次拉成細絲,又一萬次砸在一起,成為結結實實的一個實體。放在嘴裏甜到心裏。
他們才是笑到最後,笑得最美的金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