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海外女作協雙年會在郵輪上舉行,可謂別開生面。926日從溫哥華上船,放下行李後, 幾天不用打理行李,不必奔波於途換旅館,心情真有無比的輕鬆。報到後,和文友們歡喜重逢,邊吃自助餐邊聊天,有說不完的話題。當晚有旗袍之夜, 穿上旗袍赴晚宴, 婉約清麗總相宜,次日輕裝上岸遊覽Astoria小鎮,為兩天的雙年會譜下輕快的序曲。

會議形式也是別開生面,由多場演講與小型座談組成,類似文藝沙龍。講員和觀眾以會員為主,加上學者嘉賓,會員的先生和朋友。男士們幫忙布置場地,搬桌椅、掛條幅、準備投影設備,會議開始後,守在一旁,幫忙攝影,默默旁聽。台上與台下距離近,互動多,討論熱烈,氣氛輕鬆。

  

   會議主題為海外文學論壇,環繞著海外文學的議題,兼顧深度與廣度,豐富多元。大致可歸納為兩類:

   其一是文學的變遷。以宏觀的視野,回溯歷史的長河,見證時空與作品的關係。主講嘉賓朱琦教授從大歷史大地理的角度,介紹中國人世界觀的演變,與西方文明接觸的漫長過程; 韓秀從希臘史詩談起,小說是尋找自我的過程,娓娓道來當代東西方小說中深化的內在世界。張純瑛解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細品主題、意象、抑揚五步格; 姚嘉為分享鄉愁、越界與北美華文創作的關係,特色和演變; 施天權介紹大陸文學,從傷痕文學、尋根小說、先鋒小說、魔幻寫實到無名寫作。

   其二是多元的話題。針對當下的環境和會員切身的話題而設計。張燕風介紹多元文化童書,簡單溫馨的故事,培養孩子多元文化的觀念,減少世界的紛爭。麥勝梅以居住德國的見聞感受,描述敘利亞難民潮對歐洲的衝擊; 沈悅分享多年來編寫,導演與製作舞台劇的由來,過程和心得。張鳳、吳玲瑤、姚嘉為、王芫分別討論與會員切身的寫作、閱讀、投稿、出版、翻譯、如何突破瓶頸; 王凱琳談女性在職場的處境,朱立立談早年的生命創傷與超越,令人動容。

   我是懷著學習的心來的,有發現,也有感動。

   主辦人朱立立胸襟開闊,勇於突破和創新。會議的安排,以會員為中心,為對象,配合郵輪的場地,採用文藝沙龍的形式,內容精心設計。會前她走訪北美幾個城市,與會員見面,徵求意見,增加了會員的參與感。這種主動走訪的作風, 衍生了後來的會外會。在郵輪起點的溫哥華,因林婷婷前會長和溫哥華會員的牽線,女作協部分會員參加了當地的幾場文學活動。在郵輪終點的聖地牙哥,她也為女作協辦了兩場文學演講會。

   展讀會員文集《世界美如斯》,以第二故鄉寫作為主題,聚焦於第二故鄉的生活感受,同化過程中自身的改變,相當成功地凸顯了海外華文文學的特色。

   海外女作協自1989年創會至今,已舉辦十四次雙年會,每屆主辦人都帶來了新的構想與作風,女作協日益發展壯大,享譽兩岸三地。雙年會的主題也從鄉愁、漂流、女性議題,走向跨界、多元。

2018年我們將到台灣開雙年會,舉辦華文文學論壇,與當地學者、作家和學生對談交流,主題不受限於海外華文文學和女性議題,期能成為一座平台,為華文文學的發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