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一股旋風的女人 作者 招思虹(蓝溪)
1998年9月
“假如寫我們,你會怎樣形容我們這班女人?” “巾帽不讓須眉,帶來一股旋風的女人。” 這是女作家於梨華在“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五屆年會上接受筆者採訪時與筆者的一段對話話。受喻麗清會長之邀,我有幸出席了在科斯特市舉行的海外女作家會議。這個由那舉手投足,表情、神韻都給人一種驚為天人之感覺的胡為美小姐擔任司儀的大會,給我留下難以忘懷的一幕。
娘子軍“百人集” 金榜題名
初秋的舊金山,風和日麗,一群衣著典雅的女作家,飄然來到了會場。在報到處的門口,看到了久仰大名的海外女作協創會會長陳若曦,被金堅范主編的《美國華文作家作品百人集》金榜題名的喻麗清,吳瑞卿、於梨華、吳玲瑤、胡為美、簡宛、羅思凱、王克難……紛紛出現了。
在濟濟一堂的女作協會議廳,與會的幾位男嘉賓被別上“女作家之友”的名牌。云集了世界各地七十多位女作家的這支娘子軍的年會,可謂是一次別開生面的聚會,這支娘子軍,給平靜的灣區文壇,帶來了一股旋風。
巾帼不讓須眉
在九月五日的女作協會議上,六位特邀嘉賓作了精采的發言,她們妙語連珠的演講,贏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馨。
女權運動權威,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伊利諾大學訪問學者李元貞以“女性詩學”為題作演講,她以詼諧逗趣的口吻,闡述男性與女性的天生區別和人為的定界,男性陽剛,女性婉約。她舉法國女性主義者西蘇的(陰性書寫》為例,指陰性書寫是企圖瓦解傳統上的男女二元對立。
法國另一女權主義者伊蕊格萊詮釋女性身體的兩片陰唇為一開放空間,其建構完全可包容男性的陽具。這些女權主義者的書寫觀,瓦解了男女二元對立,為女性寫作畫出了廣闊的空間,也引起了男性作家反省陽具中心的寫作局限。
李元貞認為,女性應該突破被婉約罩住的框框,突破那種陽剛陰柔的界定,在寫作的時候,把自己推上主體,才會產生更宏觀,更美好的作品來。
組約大學東亞系教授李渝以“女性體質與優郁癥”為題進行演講;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常務副會長李子雲以“九十年代中國女作家近況”為題演講;來自北京的新聞出版署圖書管理司副處長副處長,《中華讀書報》主編于青以 “海外華文女作家在中國的出版概況” 為題進行了演講;來自臺北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以實例,向與會者介紹了如何申請藝術基金;漢聲出版社特約編輯張燕風以“月份牌廣告畫的收藏與研究”為題進行演講。她曾以“踏破鐵鞋”的精神,搜集收藏了百多幅簡靜惠以一些實例,向與會者介紹了如何申請藝術基金;漢聲出版社特約編輯以“月份牌廣告畫的收藏與研究”為題進行演講。她曾以“踏破鐵蹄”的精神,收集了百多福舊上海印刷的精美月份牌廣告畫,她在會上以幻燈逐一向與會者介紹了這些收藏品。
張燕風精采的介紹,使與會者重拾了歲月記憶,循時光的隧道,回到數十年前的上海,從而領略當年上海的民風、民俗、民情。
不尋常的會長
以《無情不似多情苦》獲中國文藝獎章,以《蝴蝶樹》榮獲金鼎獎的散文寫意派代表人物喻麗清,榮膺了第五屆海外女作協會長。
不說不知道,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的歷屆會長,全部都是海外文壇上重量級的女人——首任會長陳若曦、第二屆會長於梨華、第三屆會長戴小華、第四屆會長曹又方。
以交流寫作經驗,聯絡感情,促進文學交流與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于一九八九年在柏克萊陳若曦的家中成立,當時只有十七人,陳若曦是創會會長。
十年過去了,現有會員已發展至一百三十多人,會員遍布美國、加拿大、澳洲、婆羅乃、法國、德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臺灣。
陳若曦大姐告訴我,每屆海外女作協選出的副會長,都要負責籌辦下屆的會議,以訓練寫作人的行政能力和處事能力。這條特別的“會規”,已足以證明,海外女作協的會長,絕非是徒有虛名之輩所能擔當。她們必須是巾幅不讓須眉的,具有凝聚僑心、人心、愛國心的華文女作家。
第五屆海外女作協年會的召開,給灣區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流,也激勵著女作家們以更加清新的筆調,抒發出更深沉、動人的感情,寫出更精采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