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路
---海外華文女作家緣起與簡史
吳玲瑤撰寫,歷屆會長補充
點擊各屆大會可讀到詳情與照片
整理簡報,發現一個小小的藍色夾子,經過幾次搬遷快二十年的時間,還完整無缺地保存著第一次海外女作家的紀錄,已經發黃的報紙,最原始的手抄通訊錄,一頁頁翻著,所有的記憶都回來了。
一九八九年夏我還住在洛杉磯,接到喻麗清的電話邀我參加海外華作家聯誼會的成立大會,地點是陳若曦可以俯視金門大橋上霧氣濛濛美景的柏克萊家中,她說不必訂旅館,發起人每位請幾個人住家裡就可以了,我就和琦君在她家同居一室,是一個溫馨有意義的聚會。與會時才發現世界各地來的作家不少,琦君、陳若曦、喻麗清、於梨華、陳少聰、程明埩、簡宛、羅珞珈、翔翎、荊棘、葉文可、劉安諾、胡為美、楊秋生、卓以玉、胡英音、戴小華、陳中禧、李淑儀、伊犁、吳玲瑤、曾慧燕共二十二人,算是創始會員,又參加了第一屆雙年會。
海外文學成長歷史是相當艱辛的,在異鄉過日子孤寂苦悶花果飄零,西出陽關無故人,一面要為生活打拼,一面要顧及心靈的呵護與感觸,也常常思及故國傳統的延續和理想的實現,在多重的壓力下,總還是有那麼一批人不肯放棄筆耕的工作,這樣的文學作品自會有其特色,孜孜不倦地寫出亮麗的成績,海外華文女作家聯誼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像是一群擱淺在沙灘上的魚相濡以沫,以聯絡感情、交換寫作經驗、促進文學交流與發展為目的,所以一呼百應,創會的通訊錄上就有八十多位理念相同的作者。
還記得當天談「女性主義之我見」,論「作為一個海外華文女作家的體會」,時而侃侃而談時而意見不一,人人珍惜相聚切磋琢磨的美好時光,開心的是早從文字中認識的文友,如今面對面交流,有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覺。我們選了陳若曦當會長,於梨華當副會長,兩年開一次大會,並且通過會章,廣邀居住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港澳以外地區,以華文寫作有一本以上著作的女作家來參加。
第二屆會議我們原本期待於梨華來辦,選好了楓紅的十月到紐約上州談文論藝賞楓紅。但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於大姐的電話,說我可不可以在洛杉磯幫她辦,那時才三十多歲的我又有兩個幼兒,不知道責任有多重大,竟然傻呼呼的答應下來。沒有經手一分錢經費的情況下,總算接洽到洛杉磯建築宏偉的西來寺可以提供住宿和會議廳,除了寺裡的素食外,利用平時在僑社的人脈關係又找到贊助午、晚宴的單位。那時洛城文友也都熱心奔走,王仙、蓬丹、女作家之友周愚等都分配了職責合作無間,接機、分配房間、接待、擬定議程一環扣一環馬虎不得,因為要接待這麼多人的團體需要周詳計劃及各方的配合,這次會議相當有規模,正式會議廳,媒體競相採訪報導,出席的人比第一屆多了許多,包括琦君、趙淑俠、平路、李元貞、陳若曦、李黎、韓秀、蔡玲、喻麗清、戴小華、鄧海珠等六十多人,熱熱鬧鬧的在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二日舉行第二屆雙年會。
十分感謝美國世界日報副刊田新彬主編的策劃,為大會安排了三天的版面,這也是第一次有系列地介紹海外華文女作家雙年會的專輯,各種議題包括「新女性主義與台灣婦運」、「女性主義的困擾與前瞻」、「西洋文學中的毒婦」、「從蘇青談起」,還有實用的「如何使用電腦寫作」、「投稿與出版」等。女人的會除了討論正事外,總有好玩的,在風景如畫的西來寺,我們有睡衣宴會,玩遊戲唱卡拉ok聽京戲,好像回到十七八九的少女時代,許多人事後回憶都說歷屆會這次是最溫馨難忘的。也因為這次大會使女作家會的名聲遠撥,申請入會的人數大增,而有審查入會資格的委員會之設立。
接辦第三屆雙年會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戴小華,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在吉隆坡舉行,除了會員聶華苓、叢甦、於梨華、王克難、淡瑩等外,還請了海峽兩岸的學者加入討論議程,大陸的饒芃子、李子雲,台灣的齊邦媛、田新彬,就「九十年代華文文學研究思考」、「邊緣作家」、「海外華文作家的文化認同與國認同」、「如何提昇文學的層次及思考方向」、「女作家小說中的戀鄉情結」展開熱烈討論,會中也做成決議,海外華文女作家聯誼會改名為海外女作家協會,會後還有到新加坡的旅遊行程。
在海外繞了一圈,第四屆雙年會由紐約回台灣定居的曹又方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台北辦會,得到許多報社、藝文團體、出版社、基金會、文建會、僑委會的贊助,討論題目廣闊,有「寫作者的原鄉」、「海外華文文學的困境與展望」、「女性情誼」、「婦運在今天」、「海外華文文學的空間」等。回家的感覺真好,大會還安排大家去陽明山泡湯,到鹿港古鎮遊覽。
第五屆雙年會又回到創會的原居地,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四日由喻麗清在舊金山主辦,我們住在灣區的文友全力合作,我負責別人最不願意做的籌款,有的安排文書財務食宿接待,出席的人包括兩岸三地都有參與,迎來了北京的于青,上海的李子云,紐約的李渝等。議題更多樣性,「女性詩學」、「女性體質與憂鬱症」、「海外華文女作家在中國的出版」、「親近文藝」、「九十年代中國女作家近況」、「月曆牌廣告畫的收藏與研究」等,大家一起夜遊舊金山,會後有北加州之旅。
簡宛接下第六屆雙年會會長。千禧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北卡州辦會,以「文學與生活」為主題,齊邦媛教授、薇薇夫人、趙淑俠、方方、叢甦、陳永秀等都有專題演講,「紅塵道上的文學男女」、「文學 的視野」、「順世與反叛」、「世界筆會」、「石頭秀」,加上會員們研討的「兒童文學」、「幽默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內容豐富,會後安 排藍嶺山系。這一屆雙年會通過一次繳交兩百美元,便成永久會員的制度。
第七屆雙年會由朱小燕在加拿大溫溫哥華舉辦,這場盛會請了不少學院派的教授,講題也不同於以往非常學術,「中國身世,離散經驗」、「語言的流動性與特質性」、「從歸到歸去來」、「探索女性書寫的版圖」、「從香港三部曲看漂泊的命運」、「民間歌謠與詩詞幽默」,更有加拿大大學的中文教授說山東快書。會員們的座談以「漂流文學」為主題,張讓、陳少聰、韓秀、黃安瓊、張燕風、麥勝梅談他們的經驗,會後有落磯山冰河之旅。大會通過如果連續兩屆欠繳會費者,視為退出。
移師到德國的巴鴻堡是因為由趙淑俠接任主辦雙年會,她原旅居歐洲,如今搬到紐約,所以許多事務委託秘書長麥勝梅實際負責。2004年九月三日舉行第八屆雙年會。全球各地的文友分別到達法蘭克福報到,大會主題「女性與文學」,全部的演講由會員擔綱,吳玲瑤、周芬娜、呂大明、張純瑛、余國英、張鳳等,講題從「女性的情欲書寫」、「日本女性的情欲書寫」、「從尤瑟娜到莒哈絲」、「女作家的漂泊性」、「海倫費雪的第一性論」到「新聞寫作與報導文學」,由北京來了兩位貴賓,趙遐秋與白舒榮老師,和大家一起會後旅遊天鵝城堡。選舉下一屆辦會人時周芬娜以一票之差勝出,決定下一次上海見。
經過了兩年的努力,分別在海峽兩岸出版了兩本會員選集,台灣唐山出版社的<旅味>,收集了精采的旅遊美食散文,上海三聯的<旅緣>是會員的短篇小說選。2006年九月九日第九屆雙年會在上海復旦大學隆重開幕,因為第一次在華文的原鄉中國舉行,會員出席十分踴躍。研討主題為「旅遊文學與飲食文學」,請來了王安憶、陳丹燕、焦桐、曹又方、丘彥明、陸士清、周芬娜、焦明等,分別就「歐洲旅行與上海成長經驗」、「味覺的土風舞」、「旅行家與旅行者」、「中國的名人與美食-從紅樓宴談起」、「從種菜養花到飲食文學」、「蓉子專欄的魅力」和「尋找廷巴克圖」的幻燈秀。會後的旅遊有朱家角、揚州行和九寨溝之旅。會中選出吳玲瑤為下一次雙年會的籌辦人。
第十屆雙年會由吳玲瑤主辦,欣逢創會20周年紀念,以[婷婷玉立二十年,慶祝女性書寫的成就]為主題,經會員投票選擇2008年9月14-16日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華文作家齊聚一堂談文論藝,講題精采深入,程明琤「女性書寫的哲學意涵」,趙淑敏「女性書寫的往世今生」,喻麗清安排的詩歌朗誦,世界日報吳婉茹講副刊,湖北作協主席方方「女人的心沒有家園」,徐學清「加拿大華裔女性之書寫成就」,高蘭馨「世界部落格--美麗新世界」,范鳴英「東南亞華文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女性委員會一行十五人與會,譚湘[花團錦簇--華文女性文學寫作豐收],林丹婭[坐看雲起—關於海外華文女性的傳說],喬以鋼[大陸女性文學學科建設],林樹明[大陸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及作品的翻譯與傳播,錢虹[文學與性別研究],喻大翔[海外華文女作家文學之成就],張純瑛以[追憶似水年華 – 對照認人遊戲]做結束,會後作家們同遊大峽谷。
20年慶會非常成功,被認定為真正高規格的國際會議,場地寬敞明亮豪華,出席人數超過歷屆大會,籌款也豐收,製作出典雅大方易用的網站,會員有可留下當紀念的書包、Polo Shirt、鑰匙鏈、永久名牌和打上網址的Lanyard,大會手冊是有史以來最精美完善的一本。由吳玲瑤和呂紅編選的兩本會員選集,分別以繁體字和簡體字在海峽兩岸出版,[新世紀海外華文女性文學獎作品精選] 和[女人的天涯]好評如潮,有84位作家36萬字的大部頭精選集,建立起兩岸與海外華文女性創作和評論雙向交流的橋樑。來自休士頓的石麗東當選了副會長,接手辦第十一屆雙年會,將在台北舉行。
第十一屆雙年會由來自休士頓的石麗東主辦,2011年十一月四日至七日在台北新生南路三段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這是創會以來第二次回到原鄉台灣舉行,許多來自大陸的會員十分期待這次的台灣行。
開幕 儀式隆重,由台灣電視公司前主播周嘉川擔任司儀,副 總統蕭萬長先生蒞臨致詞時指出 : 經濟可使一個國家強大,但靠文化纔能使其偉大,因此作家必須堅持寫作。接連三場文學研討會的第一節「女性書寫的新視野」由趙淑敏主持: 邀請范銘如主講[眾裡尋她],譚湘敘[中國女性書寫三十年],平路比較[經驗與地域/真實與虛構],第二節由陳若曦主持「海外華文文學的回顧與前瞻」:章緣述[玻璃門與鏡子牆: 台灣人在上海],叢甦論[流放與流浪/海外華文寫作的困境與 展望],陸卓寧談[張翎的創作],第三場「台灣文化生態」由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主持: 黃春明主講[鄉土小說],劉克襄論[自然寫作],參與討論的除了會員 之外,還有台灣當地文藝界人士,以及大陸學者,對議題皆有極大迴響。
會場外廳並舉辦會員的出版品展覽,會後贈書給中央圖書館永久保存。獲得婦聯會主委嚴倬雲女士的慷慨贊助出版兩書,一本是由九歌出版的[全球華文女作家散文選],以及秀威出版的[全球華文女作家小傳和作品目錄],晚間有這兩本雙年會專輯的新書發表會。
海外華文女作家成立二十多年來,會員勤於筆耕,寫作有成,這次在台舉行雙年會, 出席會員如願晉見馬英九總統,聆聽最高元首講述國內文創大計。 並承蒙僑委會的安排,於會後到宜蘭礁溪地區作一日文化參訪,得以欣賞台北後 花園的好山好水和傳統藝術中心。會後有自由報名的環島行,參 訪台灣文學館、濕地保存、 古運河、欣賞阿里山日出、新中橫公路、日月潭、中台禪寺、埔里觀光酒廠,兩蔣文化園區 等。第一次到台灣的文友寫出了台灣行的感想,誠摯動人,在網上狂傳。大會選出下一次的雙年會籌辦 人林婷婷,將在湖北武漢舉行。
第十二屆雙年會由來自加拿大的林婷婷主辦,於2012年十月十二至十五日在華夏楚文化發源地武漢舉行,得到湖北作家協會主席方方的大力支持,高規格接待住東湖賓館,這是女作家第二次在大陸舉辦雙年會。
本屆雙年會的主議題為[自媒體時代的女性文學]和[換位思考----海外女作家和世界文學],文學交流會議開得正式隆重,上台的領導嘉賓學者作家都言簡意駭,討論議題也立意新穎視野開闊,包括?魯談冰心,朱虹講奧斯丁,張洪波發表有關文學作品大陸版權的資訊,吳玲瑤談女性的幽默書寫,尤今說旅行的反思,張翎論離散作家的故土寫作,嚴歌苓書寫記憶中的中國,方向真的女性寫作發展的軌跡等,更有讓所有文友都參與的兩組座談,反應熱烈發言踴躍。接著又特別安排了參觀武漢博物館,以及與知音傳媒共同策劃的[漂移的版圖]座談會。
兩天的會議後赴黃鶴樓參觀,從各種角度欣賞邢楚大地的文化風華。再分兩條路線出發采風考察,[觀水要觀三峽水,游山要游武當山],在長江郵輪上也有文學交流的活動,與武漢[我們愛讀書]讀書會,彼此分享閱讀與寫作的歡愉經驗,朗誦作品隨性吟詩作對,賓主盡歡。
此次林婷婷為籌備大會積勞成疾而送醫,但所帶領的加拿大團隊合作無間,正副秘書長劉慧琴、王海倫任勞任怨,會訊主編申慧輝編了四期會迅,報導2011-2012間文友的各項活動,為這一屆首創。公關主任汪文勤帶領她的團隊,為大會攝影、錄像,保留下珍貴鏡頭。網站主任李安日以繼夜為更新資料而忙碌。大會並為第十二屆雙年會出版了會員文集《芳草萋萋》,臺灣商務印書館的繁體字版有七百五十二頁之厚,廣州花城出版社的簡體字版也有四百九十頁之多。亦將此次武漢采風文友們的迴響,彙集成書《相約在湖北》。
第十三屆雙年會由旅居華府的張純瑛主辦,於2014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日先後在廈門和金門舉行,是本會首度橫跨兩岸進行的雙年會。與廈門作協林丹婭會長合辦,會議始於「中國最美麗的校園」廈門大學,邀請著名詩人余光中、席慕蓉,名小說家徐小斌為主題講員,分別談「從九州到世界」、「我的原鄉書寫」、「跨界﹕文學與人生的終極價值」,廈大禮堂湧入四千以上慕名而來的學生。次日「與大師有約」座談,兩位名詩人的博學、風趣、深情,更讓女作家們如沐春風。
大陸學者、作家和本會會員數十人,就大會主題[多元、跨界﹕我們的寫作],發表跨越文化、性別、國族、文體的多項論述,期待開展華文書寫的新視野和大格局。會後前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欣賞壯麗詭異的丹霞地貌奇山,漂流峽谷中的上清溪,泛舟群山間的大金湖,讚嘆峭壁懸崖上一柱撐起的宋代古剎懸空甘露寺,探訪貴氣華麗的明代尚書第,聆聽泰寧作家蕭春雷的地理民風簡報。
接著移隊來到金門,接受金門文化局和金門酒廠的熱情款待。從南洋風味的洋樓和閩南古厝,瞭解浯州的歷史滄桑和風土人情。飄香的酒廠與地窖,令人為之沉醉。作家們在朝氣蓬勃的金門大學面對華語系學生,分享人生體驗,暢談「假如我重做大學生」。晚間部份團員與金門作家舉行小型座談,期待今後更多的交流。最後一站小金門的戰地遺跡,讓團中來自兩岸的作家們,格外珍惜這次跨越兩岸的和平豐美「文學雙城記」。
第十三屆編輯小組張純瑛、張棠、余國英合編會員文集《異國食緣》(繁體版,聯經發行)和《海外女作家的人間煙火》(簡體版,廈大出版),收入118位著名女作家文章。會議講題與采風迴響,彙集成《文學雙城記》一書,由張純瑛與張棠主編,聯經發行。
第十四屆雙年會由朱立立主辦,9-26-2016從加拿大溫哥華乘郵輪出發,9-30-2016抵達美國聖地牙哥,會前會後皆與兩地數個文藝社團舉行多場演講和座談。不但是協會首度在郵輪上開會,也可視為首度的跨國之旅。本屆特色﹕1. 會員文選《世界美如斯》以「第二故鄉書寫」為主題,鼓勵會員書寫居住國外的見聞經歷,是視野的突破和境界的提升。2. 大會主題為「海外文學」,講題不侷限於華人華文,而放眼國內外文學與社會文化。
嘉賓朱琦教授發表「從《山海經》到地球村」演說,地理概念的變化,影響時代意識和人文視野。回顧中華民族世界觀的變遷。兩天議題均由會員提出論述, 張純瑛的「與永恆拔河—四百年後解讀莎翁商籟」,施天權談「民主體系與創作—當代大陸文學創作一瞥」,張燕風介紹「兒童讀物中的多元文化」,德國麥勝梅談「難民湧入影響歐洲社會」,沈悅傳授將小說改編為劇本的訣竅與製作舞台劇的經驗。韓秀講「現代小說中的史詩基因」,反映當時的人文、社會、人與神的關係。姚嘉為談「從鄉愁到越界」,文化越界成為海外華文文學的新方向。「瓶頸與突破」座談,張鳳,姚嘉為,吳玲瑤和王芫探討華文寫作的挑戰。
出席人數不多,反而有小型文藝沙龍的親密感,台上台下熱切交流。演說和座談皆言之有物,鼓勵跨越文化、種族、國界、性別等鴻溝,開展文學王國裡的藍海視野。 白天開會,每晚盛裝赴宴,談笑聯誼。王克難和鮑家麟策劃「旗袍之夜」,女作家穿著旗袍,在兩人吟唱的<旗袍歌>中,展現中國女性的溫婉氣韻。
第十五屆雙年會由姚嘉為主辦,2018年11月3日至4日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與師範大學及東華大學合辦「2018第五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暨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五屆雙年會」,主題為「注目全球女性華文文學經典」。本屆最大特色為,由海外女作家現身說法,通過演講與座談,與台灣學者、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同台對話,整體呈現海外華文文學的特色。
兩場主題演講,中興大學邱貴芬教授: 「臺灣作家的「世界」:從「臺灣文學大典」到Wikipedia」,小說家張大春: 「書學、字學和文學 — 一個文字學徒的追悔錄」,增進我們對台灣文學變遷及名家創作的了解。
作家論壇由海外女作家演講,與台灣出版社總編輯對談。陳若曦:「尋找桃花源」,叢甦:「女人到位 —從歷史形象到現實角色」,章緣:「春日在天涯 — 跨鄉書寫的版圖變遷」,韓秀:「探究、書寫截然不同的世界」,張翎:「女性穿越歷史的堅韌和力量」;施家三姊妹論壇,施淑教授主持,施叔青:「在書寫中還鄉」,李昂:「只有跨境沒有離散」,精采紛呈。
三場座談由海外女作家與台灣學者作家同台探討「第二故鄉書寫」,「華文文學出版與傳播」及「台灣文學與華文文學展望」。會中捐贈會員著作給國圖。會員文集《我在我城》由姚嘉為、周典樂和陳玉琳合編,十月間由聯經出版。
會議結束後,舉行創會三十週年慶晚宴。走訪台大、師大、東華座談「生活在他鄉」參觀台北故宮、士林官邸、胡適紀念館,東部花蓮、台東、宜蘭美麗風光,拜訪鄉土文學名家黃春明,盡興而歸。
「You came a long way, baby」一路走來有這樣的的成績,每個會員都將以這會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