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她走了?我愣住了,怎麼會呢?這顆海外華人文壇最活潑亮麗的文星怎麼突然殞落了?她還年輕呵!相信這消息已掀起諸多文友及無數廣大讀者群的不捨唏噓!
她在西岸,我在東岸,當初我們是如何結識的呢?說來有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老是甩不開鄉愁的我一直是《世界日報》的忠實讀者兼投稿人,因讀多了吳玲瑤的幽默篇章,某晚竟夢到她。於是鼓起勇氣,透過《世界日報》寫信給她,而和她牽上文緣。後來她數次應邀來到我們亞特蘭大演講,還轟動了此地華人圈。
2008年我和文友唐述后代表「喬州作協」回台參加「世華作協大會」,巧遇吳玲瑤。我發現她人緣甚好,與周遭有說有笑,還常過來我們房內聊天。得知我透過「世華」剛出版了一本散文集《聽聽夜籟》,她就熱誠邀我加入「海外華文女作協」。回美後,我依她說的步驟,如法炮製,寄出本書去通過三位評審員的檢驗,又透過文友張鳳和蓬丹的推薦,繳了會費,成為永久會員。雖因困居家中照顧失智的先生而錯過了四次的雙年會,直到2018年,先生已過世,才得以心無掛慮整裝回台欣然赴會,投入眾多文學姊妹的歡聲笑語中。再逢玲瑤,感覺她比過往更為俐落苗條,更為健康,因她已日日投入健走的行列。我也對她透露,當初她邀我入會時,還順便推薦的一家出版公司,我已試用,合作愉快,還陸續出了好幾本書呢!不只對我,相信她的熱誠已不知恩澤了多少周遭文友。她這一走,怎不掀起多少文友和讀者群的痛惜呢?在此僅引出1998年春我對她來亞城演講寫出的一篇來紀念她,遙祝她仙靈安息,也希望她摯愛的夫婿節哀保重。畢竟,她的一生如是勤奮精彩,沒有白過。
(8/2/2023)
歡樂週末
藍晶
西岸來了一顆文壇上耀眼的星星,璀璨亮麗。她美目盼兮,慧光流照,巧笑倩兮,才華橫逸。
從未見過如此特殊的奇才。姣美的小口竟能如此快節奏地吐出上百串幽默逗趣的笑語,真正如海報上所言:「每分鐘一小笑,三分鐘一大笑。」所以四月十八日週六下午的僑教中心,是群眾哄笑不斷極為罕見的歡樂場面。有誰經歷過這種熱烈掀起聽眾回響的精彩演講呢?
她那緊鑼密鼓似的幽默笑語中,大部份涉及婚姻生活裡的兩性衝突。婚姻生活的滋味,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然,有的淒酸些,有的幸福些,但兩性的衝突總是難免。兩性的相處之道,是一套極為艱深複雜的哲學,沒有人能修到「博士學位」,端賴歲月的累積慢慢地沉澱出,這期間真是「多少柔情多少淚」,是男女每天要面對的痛苦、接受的挑戰。而,我們這顆「美麗之星」竟以無比詼諧的串串笑語,輕鬆化了這份古往今來、惱人不斷的兩性衝突,在這緊湊繁忙、理念價值急遽變化的現代社會中,是多麼適時應需的美好調劑!無怪乎她的十多本著作銷路蓬勃,萬人搶購。文壇上的作家紛紛,卻非每位的作品都能如此「貨暢其流」。固然她算幸運,但何嘗不是她的智慧,在百病叢生的社會中,「扎」對了方位?何嘗不是她的勤奮,一字一字鍥而不捨地堆砌了二十多年?
沒有一份豐收,是不經過辛苦的耕耘。西洋人有句話:「假如你種的是蘿蔔,別期待它開出玫瑰。」那天門口的長桌上,排滿了她那十多種琳瑯滿目的著作,就像是她耕耘出的玫瑰花園。對於她那難以想像的辛勤,怎不心生感動?
真感謝《廣東月刊》的譚煥芬女士,能千里迢迢,請來這位活潑熱誠的文壇明星——吳玲瑤,來與我們歡度週末。 (4/20/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