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琴的「少年捕手」,是一本很好的報導文學。報導文學不同於報導新聞,它一定要有報導者的某些主觀判斷、意識乃至參與。行文不能太過主觀,但也不能純粹只是客觀敘述事件。秋琴在這點上掌握的很好。我覺得她敘述父親時,有感情,但不濫情;有崇拜敬愛,但不誇張杜撰。

同時,這本書也是一本優質的家族史。秋琴寫他的父親,用的大多是第一手資料。當然也有不少是她事後費神去收集並印證的。她從祖父魯掌櫃跟曾祖母怎麼聯手撫養最年輕的孝子-秋琴的父親;談及父親從小兩度「割肉療親」的孝行;最後隨服務機關倉促赴台,沒能帶祖父同行。這些際遇為他留下一生憾恨,但卻能因「天倫歌」的啟示,從悽苦無依的自怨自艾,轉化為豪氣萬千的宇宙大同情懷。我感覺秋琴寫作時,在情感的拿捏上是非常精準的。她把很多對父親的感懷文字都匯集到中篇部分。上篇是專注地在寫父親的很多行誼事蹟,因此它同時是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最後,我非常感謝秋琴刻畫了一個「愛吾愛以及人之愛」的父親形象。她對父親的感念,的確道盡了普天之下曾被低調父愛澤及的子女心聲。

摘自林麗雪老師:父親節/惡少剋星 金剛手、菩薩心的魯組長

魯秋琴

2002-2006 星島陽光地帶,星月集

2008-2013 防癌協會會刊

2001-now 自由撰稿於世副,家園及周刋

曾經獲得西北筆會文學獎第二名。

2021 年加入女作協以及北美作力為永久會員

2023 年加入南加作協為永久會會

出生於台灣的南京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服務於教育及航空業,來美取得電腦工程碩士,服務於紐約州政府,遷至加州繼續編程工作,因愛好塗寫,遂增加了一個斜桿人生,以寫稍為業餘活動.

從小就喜歡聽各種故事,也熱衷於說故事,不停地在尋求各種方式和腔調, 更喜歡在旅途上收集各種不同的傳說和奇觀。堅持相信「生活不是我们活過的日子,而是能刻在心版上的時光。」。

2019年出版處女作:「繞著地球開同學會」將一 場場有驚無險,充滿歡笑和歌聲的旅遊同學會收攬,特别珍惜生命中各種情緣,反覆地推敲,纪錄所有溫馨,感人的時刻。一沙—世界,每一個小物件,都藴藏著深厚的情緣。

2020-2021 庚子疫情中,寫下父親的故事

「少年捕手,鲁俊傳奇」。紀錄了父親那段擺渡人的歲月,在隻字片字中找尋父親的精神和對少年管訓,教誨的理念。

文字是我的槳,載我訪古探今,也充實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