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姊妹文友,
請您寫下文字抒懷,對本會持續多年貢獻支持的王昭英文友於2020年1月11日仙去,令人不勝欷歔。
我們依照往例保留她的名字,在本會官網更新為褐色,以示永恆的懷念!
在悲傷中,本屆工作團隊商議:網站做一凝煉的「悼念輯」於會員消息。如臉書紀念帳戶分享無盡哀思緬懷和感謝。
副會長 張 鳳 謹上
親愛的姊妹文友,
請您寫下文字抒懷,對本會持續多年貢獻支持的王昭英文友於2020年1月11日仙去,令人不勝欷歔。
我們依照往例保留她的名字,在本會官網更新為褐色,以示永恆的懷念!
在悲傷中,本屆工作團隊商議:網站做一凝煉的「悼念輯」於會員消息。如臉書紀念帳戶分享無盡哀思緬懷和感謝。
副會長 張 鳳 謹上
王昭英,筆名一凡、寧靜,亦長散文。她祖藉福建閩清。在新加坡出生,在沙勞越古晉長大,隨夫在汶萊定居。1962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School of Orientaland African Studies)中文系攻讀。王昭英曾任東馬華文報副刊《思維集》編輯。現任新加坡《新世紀學刊》編輯顧問、《世界華文微型小說》期刊顧問、東馬華文報藝文版《五屬文苑》編委。她目前擔任《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副會長,《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董事,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她也是《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第五屆冰心文學獎評審。曾受邀出席多項文學會議及研討會。作品被收入區域性的文集及個人編選的選集。王昭英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跨越時空的旅程》及詩文集《灑向人間都是愛》。曾主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出版的《東南亞華文文學選集、汶萊卷》。
… 詳全文
2008年是我的驿马星动年,大半年在游玩。
三月回台湾后到月底就去在文萊的妹妹家玩。跟文萊的文友们相识欢聚。一凡跟华源成了好友。我们几次见面。他们老远从古晋到来莱来回要开几个钟头车。
后来我跟开旅行社的Alice去砂劳越的姆庐国家公园洞穴探险。里面蝙蝠上亿。最宽处可容一架737飞机。
里面还有一个长地下河可以一天一夜走到另外一个大洞。河里的烂泥深到膝盖。有几个美国背包客问我要不要跟他们一起去。幸亏Alice阻挡,我这个爱玩的人啊。
我们回到古晋,就去拜访一凡。她的家像博物馆。稀有兰花就不知有多少种。晚上她们一定要请我跟Alice
… 詳全文2020年初得知王昭英姊妹於1月11日在汶萊辭世,為之震驚。我和昭英並無深交,僅在世華作協及亞華作協的會議中,有過幾面之緣,卻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和夫婿劉華源律師總是出雙入對,笑容滿面,周旋於文友間,親切和善,人緣極好。
2017年春,我發出2018年會員文選 [我在我城]徵稿啟事後,7月 26日收到昭英的文稿〈何處是兒家〉,她並在電郵中表示,要像往年一樣捐款贊助雙年會。
姚嘉為副會長:
… 詳全文消息來得太突然,得知昭英姐已遠去,淚流難收,斯人已去,留下無限感概,再也看不見她的身影,她留下了文字,但她的人卻已經謝幕,希望昭英姐在另一個世界一路走好。
回想起這幾年我們見面的場景歷歷在目,也算有緣,幾次去亞洲開文學會議,總見到這位風度氣質特佳的女士,永遠帶著儒雅的微笑,安靜地聆聽,看到名牌上的名字王昭英,馬上想到是我們海外女作家會員裡唯一汶萊會員,是菲律賓文友林婷婷介紹入會的,上前和她相認。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我們感恩在美好的年華,邂逅了美麗的文學,感謝文字的力量,讓我們相遇相知。後來又在上海的年會上見面,格外親切,承蒙她送我一本新作,<雙飛集>是與先生劉華源律師合著的,仔細拜讀,很喜歡這本書。
昭英姐和先生都是福建人,南洋大學的校友,後來又一起到英國去留學,畢業後先生到汶萊當開業律師,又投資石油業及天然氣工程,在事業有成之後熱心公益,支持中文教育和同鄉會不遺餘力,又和太太婦唱閱讀、習字、寫作、旅遊、著書、藝術鑑賞,鶼鰈情深一起出席文學會議,是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在福建的會議裡數次和他們同桌,很體會到這對夫婦的風趣幽默溫文儒雅,另一份親切來自許多小金門的同鄉,都去汶萊發展,而我父親二十來歲時,曾任小金門第一任地方自治的父母官。
中文系科班出身的她,古典文學功底深厚,她的愛和才華,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她鍾愛的文學。但她不譁眾取寵,不故作驚人之筆,樸素之中見純真,散文中充溢著一種清純,像小溪流水一樣的,帶給人們一片清新的世界,為人為文真誠無偽。毫無矯飾的誠懇,話語溫和,個性熱情親切,總是為別人多想一步。這便是昭英姐的風格,她寫雲南園的日子令人嚮往,可以看到一個愛好文藝青年的成長過程,一步一腳印,在任何情況下都緊緊地握著手中的筆,在乎的是追求文學的理想和薪火相傳的心願。由文化談到鄉愁,許多事在她筆下為娓娓道來,有極高的可讀性,信手拈來,皆成佳作,我愛讀她的旅遊文章,知性感性兼俱,誠如她所說的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她寫對家國鄉裏親人的感情自然、清麗、簡練,如行雲流水,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心機,坦坦蕩蕩,親切熱忱,用淡淡的字句表達最深遠的意境,只因為那淡淡的字句是經由她濃濃的感情錘鍊而成。
昭英姐出錢出力服務僑社,經常為文藝社團作義工編刊物做選集,她文人相重的觀念,一再肯定汶萊作家的努力,期待著:「汶萊華文文學這條小溪,匯流入世界華文的大海洋」。言為心聲,一個寫作的人,如果沒有恬淡,自然,樂觀和曠達的心胸,如何能有像她如此行雲流水的佳作,其文體將形成當地獨特的傳統。她所寫的文字,將會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能感受到文中真誠的魅力,表達清澈簡潔的功力,對生命的禮贊、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描述,深入生活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在文學創作和汶萊文藝圈培育新人方面做了很多意義深遠的工作,她對汶萊文學的貢獻,早已寫進汶萊文學史,歷任汶萊中華文藝聯合會顧問,汶萊華文作家協會顧問,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顧問,亞細安華文文藝營顧門,亞洲華文作家協會基金會董事等職務。
… 詳全文剛剛閱畢海外華文女作協幾位姐妹返台相見歡的合影,令人好生羡慕!不意晴天霹靂,接著手機迸出昭英姐往生的噩耗! 在嚮往歡聚和傷痛離別的悲喜之間,網路上的畫面映現台灣總統大選的喧嘩、旗幟飄揚和隨風而去的熱情與期待,不由然感慨紅塵滾滾。
和昭英姐相識緣于2010的雙年會,我替女作協編輯一本散文選,集子的主題是「我為什麼寫作,以及與寫作有關的趣事」,她寄來的大作「衣帶漸寬終不悔」,敘說年幼時即喜歡靜態的閱讀,少女時代沈醉於五四名家的作品,後來到新加坡南洋大學選讀中文系,婚後隨夫婿赴英倫深造,就讀於倫敦大學,仍舊鑽研中文,「進而以西方角度研究探討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是一番嶄新的經驗。 從來沒有後悔自己選讀了不能升官發財的中文系。」
文尾昭英姐說:我的黃昏歲月在閱讀、寫作和以文會友之中,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她強調:「文學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在寬廣的文學天地中樂逍遙,夫復何求!」
… 詳全文